截至2018年10月,中國總運行產能3715.5萬噸中,自備電產能為2494.3萬噸,自備電比重為67.1%。從地區間的對比來看,陜西、山東、新疆、河南、內蒙古等地仍然是自備電比重高的地區。云貴桂川等西南地區以及青海、遼寧等地自備電比重為0。
從歷史跟蹤的數據來看,中國電解鋁行業自備電產能比重在2013-2015年快速上升,由55%上升至70%,在這期間中國電解鋁行業煤電鋁一體化布局增多,山東、新疆、內蒙古等地產能快速擴張,并且全部配備自備機組,其他地區如河南省機組上大壓小有序推進,增加了自備電產能比重。
自備電產能比重在2015年底達到了最高峰74%,實則是因年底鋁價大跌至萬元之下,使用網電生產的高成本鋁企大面積停產,自備電生產產能憑借成本優勢得以維持生產。因此在2016年鋁價回升減產產能恢復后,全行業的自備電產能比重再度下滑至70%左右。
2017年是行業用電比重發生轉折的一年。2016年底至2017年初山東等地電解鋁產能快速釋放且均配套自備電廠導致自備電產能比重上升至72%并穩定多月。但隨后供給側改革政策落地,山東、新疆、內蒙古等地合計約400萬噸的違規產能全部停產,且這些產能基本全部使用自備電生產,另外新建煤電鋁一體化項目因電解鋁產能指標問題和機組手續不全問題建設投產速度顯著放緩,自備電產能增加數量十分有限,僅有內蒙古地區華云新材料部分投產。但與此同時,廣西、貴州等地網電產能開始憑借政策東風陸續投產,其他地區有部分前期因網電成本高而停產的企業,在利潤刺激下不斷恢復生產,因此可以看到電解鋁行業的運行產能在2017年不斷攀升但自備電產能比重下降,這種情況延續至2018年。
預計,未來兩年內中國電解鋁行業的自備電產能比重將繼續下降。山東、新疆等地違規產能難以恢復,而產能布局轉移至以西南方向為主。廣西、云南、貴州等地企業中,廣西鋁企的自備電廠同步建設,但進展緩慢,雖然有區域電網但仍屬于網電。云南地區神火、其亞、云鋁等均沒有機組建設配套,即使有優惠政策落實但也屬于網電生產,貴州地區企業均使用網電生產。再者,目前國家對燃煤發電機組的建設和運行進行管控,很難再有新建機組投入運行,我們了解目前部分鋁廠配套建設并建成的機組也因手續不齊全,受政策監管而暫未投用,總體來看,未來的新增產能中,網電產能增多,行業的目光由過去的煤電鋁一體化建設更多轉向尋求局域電網的支持,但局域電網的鋪設和使用是否符合國家要求,未來可否大面積鋪開仍是未知。
從電價的走勢來看,煤炭行業受益于供給側改革幾乎不可能出現過去的低位行情,高位運行之下自備電廠的用電成本不斷攀升,甚至高于部分地區的優惠電價或者局域網電價,企業配套機組的意愿也沒有前幾年那么強烈。
來源:中國選礦技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