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近幾年來中國鋁行業發展現狀,從不同角度,卓創總結了五點:1.鋁行業投資走出“寒冬期”,投資占據有色板塊優勢;2.鋁行業規模持續增長,增速逐步放緩;3.鋁產業協同發展,“煤電鋁加工”一體化進行時;4.政策實施執行“落地有聲”,淘汰落后產能有成效;5.電解鋁暴利時代已逝,鋁價低水平運行。
第一點:鋁行業投資走出“寒冬期”,投資占據有色板塊優勢。
應該來說,近幾年以來,在外部大環境風險上升背景下,我國有色金屬行業投資受到一定影響,投資增速不斷下降。2016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包括獨立黃金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6687.3億元,同比繼續維持負增長(見圖1)。相較而言,中國鋁冶煉行業投資表現穩中向好,2014年中國鋁冶煉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實現觸底(見圖2)。到了2016年,我國有色金屬采選、冶煉利潤情況大幅好轉,當年有色金屬采選、冶煉實現利潤同比分別增長34.1%和133.6%。
第二點:鋁行業規模持續增長,增速逐步放緩。
據卓創監測數據統計,2008-2016年中國電解鋁產能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2.53%,2008-2016年中國氧化鋁產能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87%,均超過10%水平。
從趨勢分析,近十年以來,中國電解鋁產能及氧化鋁產能增速逐步放緩。卓創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電解鋁產能增速達到30.8%,自2014年始,中國電解鋁產能增速基本穩定回歸至10%上下;2011年中國氧化鋁產能增速達到26.2%,暴增時間點明顯晚于電解鋁行業;自2013年始,中國氧化鋁產能增速回落至個位數水平,產能擴增速度顯著放緩(見圖3、圖4)。
第三點:鋁產業協同發展,“煤電鋁加工”一體化進行時。
從影響鋁行業發展的資源因子分析,卓創認為,電力或煤炭、鋁礦、氧化鋁原料、鋁加工及港口可視為影響行業企業及區域未來發展的重要資源。從“東北-西南”劃線將中國分割為“左上區”和“右下區”,可以相對比較清晰的看出,西北部地區擁有明顯的電力或煤炭優勢,而東中部及西南地區在鋁礦及氧化鋁原料、鋁加工及港口方面擁有絕對優勢。天然資源決定了區位產業發展結構。
據卓創數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中國前十大鋁企的電解鋁產業集中度達到69.7%,其中中國宏橋、中國鋁業及信發集團占據前三甲。從單體來看,多數集團電解鋁產能占比全國處于2.5%-6%,在電解鋁產業布局方面,集團式發展相對均衡。
第四點:政策實施執行“落地有聲”,淘汰落后產能有成效。
近幾年來,國家方面在化解過剩產能方面下了大力氣,其中涉及電解鋁的政策或事件就有不少。尤其是2013年,一連串的政策被陸續公布且國家領導人發聲表明堅決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其中于2013年12月公布的《關于電解鋁企業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政策的通知》引起行業內外重點關注。規定將鋁業電解用電價格與電解鋁企業鋁業電解交流電耗掛鉤,倒逼落后電解鋁產能退市。
卓創統計,2010-2016年中國電解鋁淘汰落后產能累計達到278.1萬噸,其中2014年淘汰電解鋁落后產能50.4萬噸,占當年全部比重的1.39%,政策實施執行“落地有聲”(見圖5)。
第五點:電解鋁暴利時代已逝,鋁價低水平運行。
近六年以來,中國電解鋁行業風光不在,行業基本處于虧損局面。其中2014年及2015年內,噸鋁大虧損均達到過2300元,全行業陷入“寒冬期”(見圖6)。雖然,受惠于供給側改革,鋁價觸底反彈,多數鋁企逐步走出“賠錢陰霾”,實現收益,但尋求暴利已不易。